“致敬光辉岁月,礼赞美好生活”天津市第六届全民创意写作优秀作品选登(成人组)--《焦桐神韵》作者:张醒亚
发布时间:[2021-05-19] 活动新闻
桃花盛开时节,丽日祥云、风柔气爽,我由天津滨海新区起程,千里迢迢踏上阔别多年的中原故土。黄河支流沙河岸边的张家庄生态宜人,旧址新貌;昔日飞沙走石、农田干涸、植被枯焦,今天泉涌鱼跃,花鸟恋绿,生机盎然。我置身于葱茏苍翠一望无垠的绿野,不觉心旷神怡,望乡情思。堂兄张福来一家刚从祖居的荒坡土屋搬进了小洋楼。不过,吃晌午饭时,左邻右舍的乡亲还是习惯各自端着可口的饭菜,聚集在树荫下边吃边聊。医保、脱贫、奔小康,唠起来颇有情趣。饭后,人们惬意地哼唱地方道情,下棋打牌、听广播、玩手机。热恋中的姑娘小伙悄然躲进丛林深处偶偶私语卿卿我我。一幅幅诗画神功的乡土素描尽收眼底,给美滋滋的农村生活平添了几多风情。树荫下的藤椅上坐着的老汉,鹤发童颜、精神矍铄,陪我悠闲地品茗。他是我没出五服的堂兄张福来。我远离故乡,与他不常通信。知他儿时逢灾荒,饥饿难耐,初中没念完就辍学回家,当了生产队的羊倌,起早睡晚扬鞭吆羊,在荒野里觅草放牧,一年到头挣不了俩子儿,总也吃不饱肚子。他索性跑到山西谋生,下井挖煤遭遇瓦斯爆炸险些丢了小命,半夜里逃跑,靠着一路讨饭才回到了老家。时逢华夏大地柳暗花明、劲吹春风,分田包产、人民公社改制、土地联营,这个年轻憨厚的庄稼汉用那浑身使不完的劲挑起了生产队长的重担,几十年操心、受累、出大力。而此刻,他指着村头那片枝叶繁茂的桐林对我说:“你这辈子难得回老家来,知道不,咱们这儿的泡桐都是有灵性的。当年我跟着公社农技员去兰考取经学习,带回来的桐树苗姓焦呵!焦桐能够造福百姓,让庄户人家的腰包年年见鼓……”福来老兄目光炯炯有神,激动地向我诉说创业历程。因地制宜栽种焦桐有益于改变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荒滩野地路旁沟边新栽的桐苗,三五年就能长成大树,它成材快、用途广、质柔耐腐,是制造币纸、乐器的特需物资。而实行农桐兼作,还可固土保墒、抗风治碱、缓解旱涝、改良土壤。说到这儿,他幽默地笑了,说:“它让庄户人家仓满囤圆、钱粮有余,是咱们的绿色小银行哩!”毗邻农家楼院的小广场,被粗壮的焦桐团团围拢。这里是人们耕作之余消闲娱乐健身的场地,又是富了的乡亲们挑战精气神儿的乐园。谁家娶媳嫁女、子女高考金榜题名或者参军入伍立功获奖、给老人祝福拜寿,便选好了良辰吉日,一准儿会在桐荫下宴请乡亲。这会儿,福来老兄捋了一把苍须,开心地对我说:“上月初六,咱孙子媳妇生了个胖乎乎的重孙子,过满月,我请来市豫剧团唱了三天大戏,大伙儿一边喝酒看戏,一边品享文化大餐,真的是甜在心里、美在身边。”说话间,哧的一声,一辆崭新的小轿车停在桐荫下。一个衣着朴素、仪表堂堂的小伙子下车向我走来,笑容可掬、彬彬有礼地叫了我一声六爷,说:“您老身子骨真棒,哪像古稀老人,没人陪护独自还乡……”福来老兄嘿嘿一笑,指着这位帅哥对我说:“他叫桐生,咱的大孙子,省农林学院毕业,一门心思想着回乡栽树造林。他承包了三千亩荒滩全种焦桐,几年工夫桐林成材、绿野富民、粮油增产,大伙儿都夸他技术精、有闯劲、敢担当,全票推举他当了中原焦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贷款盖厂房购设备、高薪聘用能工巧匠、跟外商联营、大搞桐材深加工,谁承想借助‘一带一路’产品忽啦啦漂洋过海销往欧亚了。市领导都夸奖他是绿色发展振兴乡村的能人呢。”桐生邀请我去看看他创办的民族乐器厂,已投产的制作琵琶、古筝、板胡、月琴等乐器所需要的主料全是本地焦桐。桐生的故事使我浮想联翩,亲莅亲见后,我更是对他开拓、勤奋、睿智、创新的精神十分钦佩。这位新时代新农村的年轻人,对祖国和家乡怀有幽深的情愫。离开乐器厂时,他为我描述了桐乡的更美好的未来,更是意气风发地感叹:“靠山是党,绿野是金,有奔头呢。”转天吃晌午饭的时候,人们告诉我一件趣闻。前年,咱村来了精准扶贫工作队。一位驻村的大学生村官,名叫桐花。这姑娘一眼相中了张桐生,二人志同道合喜结良缘,婚后生子更起名桐根……是夜,月光朦胧。故乡宁静的星空,飞扬着焦桐神韵的胡琴声,弦声婉转而清丽,曲调悠扬悦耳,音律高亢甜润。我想,那是乡亲们在纵情讴歌新时代、赞颂绿野奔小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