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光辉岁月,礼赞美好生活”天津市第六届全民创意写作优秀作品选登(成人组)--《我的那些可爱师傅》作者:翟宝亮
发布时间:[2021-05-21] 活动新闻
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时候,我都十分怀念我的那些可爱师傅。那些极其平凡普通的劳动者,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人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为了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和奉献,与全国亿万劳动者一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69年,我从学校分配到一机局标准件系统的国营拔丝厂。那时我才十六岁,而我的那些师傅当时也就三十五六岁。他们经历过旧社会,倍感新社会好,朴素的情感催发了他们对工作全身心的投入。那真的是一个为公忘我、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年代!在这个劳动集体中没有偷懒耍滑,处在这样的生产集体中是幸福的。很快我们这群小青年就融入到了这支队伍中去,同师傅们一起出力,一起流汗,劳动使人快乐。 但是我们青年人的思想也是不稳定的,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我们的热情就很快被琐碎、单调、枯燥的工作所耗尽。那肮脏的粉尘、刺耳的噪音、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充满危险的环境,真不知何时是个头。于是我们时不时结伴去厂保健站消磨时间,顶不济要上几贴伤湿止痛膏,工作服破了还可以贴上几贴。 一次我们又去了保健站,正好看见保健站医生劝说酸洗工序代班长屈师傅歇病假,屈师傅却说:“在家歇病假,心里倒闹腾,上班别看难受些,心里特充实。”我们这才知道精明能干的屈师傅常年患高血压,每天只是吃几片药维持,头晕历害时,他就用手在额头挤挤。以他的病情,长期歇病假甚至吃劳保都可以,况且那时歇病假并不扣钱。可屈师傅不光不歇病假,在工作中也从来看不出他的病容。其实,代班是很劳心费神的工作,作为代班长有时大家劳累的时候,他还要说些俏皮话来调剂大家的情绪。屈师傅把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门心思把工作干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屈师傅在本职岗位上身体力行默默坚守直到退休。 听厂里的调度讲,厂里像屈师傅这样带病坚持生产的还有几位,一位王姓师傅患慢性哮喘,对各种刺激源异常过敏,常年戴着口罩,想歇病假到厂保健站就能开,可王姓师傅还是坚持出满勤、干满点。有时英雄离我们很远,可现实中其实处处都有闪光点。屈师傅轻伤不下火线,王师傅长期带病坚持生产,深深地振动着我们不安份的心,这以后去保健站消磨时间的人,真的少了。 那些年月,全国战备吃紧,家家户户都在挖防空洞,我们厂也不例外。一天下午,刚卸完一大卡车水泥,本来是响晴薄日,气象台也预告说没雨,本来卸完水泥都用塑料布盖严压好了。夜里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库管陈师傅这个老实巴交不善言谈的人,还是放心不下厂里那垛水泥,赶紧从红桥区的家出来,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往厂里赶。我们厂在北边郊外,其中有很长一段是旷野开洼,遇上打落地雷也是相当危险的。陈师傅凭着对工作的赤诚一路颠簸,雨水打透了全身,他顾不了这些,一到厂里就直奔水泥垛查看,还好因为白天盖得严实,塑料布才没有被风掀开。这时值班干部也下来巡查,发现了陈师傅。也由此,陈师傅视工作如同生命,保护国家财产的事迹,才在我们小青年中传开。 后来知道像这样的事,对于陈师傅太司空见惯了。一遇到不好的天气,他就怕低矮的库房有什么闪失,总会从家里赶来厂里进行义务值守。平日里,陈师傅看见白天车间照明灯还亮着就会悄悄把它关掉;看见自来水笼头没关严也会马上把它拧紧;从车间收上来的坏工具,在他的手里愣是拼成了几件能用的好工具。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他总是把厉行节约铭记在心头。这使我想起拔丝车间立罐机组的几位老师傅,面对拔丝生产中产生的断成一小绺甚至几圈的细铁丝,他们不是随手把它丢进废品堆里,而是不厌其烦地用对焊机给接上,然后进行深加工。那时规章制度是粗放的,更没有什么奖罚之说,我的那些可爱师傅就是凭着“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信念自觉坚守。 老话说的好,“成由俭、败由奢”。共和国正是有千千万万陈师傅那样的人,以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为荣,并时刻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践行,才使得个人涓涓滴水之微汇成磅礡力量,以实干迎来了国家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 工作是什么?工作就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抖擞精神负起应尽的责任。 提起责任,我想起了中等身材的李师傅,虽然他的工作表现不是最好的,但他绝对到哪个岗位都能顶戗。他从支教的工宣队回来,成了替䃼机动大员。那时工厂社会活动很多,再加有歇病假的,班组工序人总是不齐。酸洗工序人少,调度叫他帮忙,李师傅就乐呵呵地同酸洗工人一起推着小铁车送料忙。拔丝车间差人了,派李师傳去,他又独挡一面很好完成了任务。热处理临时退火棒材,谁也不愿来,因为炉体不严,一烧起火来,整个车间都笼罩在滚滚黑烟中。调度又让他来。李师傅毫无怨言,他把白毛巾系在脖子上,挥锹添煤干得欢。那天李师傅正在大炉车间退火棒材,厂领导陪着两名军人来看他。原来李师傅有个儿子是空军飞行员,常年战备值勤,年节也没有时间探亲。部队首长特意派来代表憵问,瞧见李师傅烟熏火燎嘴角鼻孔眼睛都是黑黑的,很是过意不去,执意让厂领导给李师傅调换岗位。可李师傅却一口回绝了他的帮忙。李师傅说:“工作就像一盘棋,岗位没有贵贱之分,哪个岗位都重要,哪个环节都需要人干。” 我的可爱的工人师傅们,就是这样于平凡的工作中执着奉献,毫无怨言,多么让人感动!我又想起另一位酸洗工序甲班代班长李万亮师傅,他是中共党员,工作中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威信极高。厂领导几次调他干政工和保卫,但都被他婉拒了。对于这件事,我们小青年十分不理解。可师傅却安于本职工作、乐于本职工作,他认为没有什么比在自己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更重要的,而生产只要和国家经济发展相连系,就能使人产生担当感和幸福感。 计划经济时代,厂里特别忙,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有时候,甚至需要工歇日也开工生产。 那时候,工歇日干活没有减肥,只能小范围以存班的形式进行加班。存班也有个倒歇的问题,倒歇的人一多势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后来厂领导索性就把公歇日上班,叫做义务劳动,谁愿意来,谁就来。没成想,来的人反而多了,甚至好多人纷纷都把自己的存班无偿捐献了出来。 说到存班,我要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厂里地处郊区连公交车都分大圈和小圈,且大圈间隔时间相当长。有的师傅家在市里面住,需要倒几回公交车才到厂,基本上班来,这一天就交待厂里了。他们好不容易攒下十天半月的存班,就全部义无返顾地捐献了出来,师傅们的觉悟是何等的高,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多么热爱!我们这些小青年,正是被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感染着,决定以师傅为榜样,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那时我们住在厂里,一面鲜红的突击队队旗,激励着我们业余时间搞起了技术改造,我们先后搞成了好几台自动上料用的小吊车,解决了人工上料的累、险、难问题。后来又参与了龙门吊的制作,这些都得到了师傅们的肯定和赞扬,也获得了公司的表彰。外人都说拔丝厂的小青年好样的,其实真正好样的是我们身边这些可爱的师傅,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得我们茁壮成长。 对于师傅,我有说不尽的情,也更有写不完的敬仰。我的工厂和那些可爱的师傅们,不仅是这样几个人,而是整整一群人。师傅们对共和国充满无尽的爱,他们对我们的成长充满呵护和关怀,他们和全国劳动者一样,是共和国强有力的生产建设者,是不知疲倦的孺子牛。 时间流逝,如今我已从一个小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已退休多年。而我的那些可爱的师傅们已是耄耋之年,甚至有些已经故去。可他们敬业、执着、坚忍、奋斗的精神,在我们万众一心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征途中,是永远值得赞颂和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