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QR

群艺馆公众号

QR

群艺馆订阅号

订票

留言

“致敬光辉岁月,礼赞美好生活”天津市第六届全民创意写作优秀作品选登(成人组)--《夜访日头圈》作者:金学钧

发布时间:[2021-05-24]  活动新闻

夜访日头圈

作者:金学钧


腊月底,沿着松林间新修的登山步道,踏着薄薄的残雪,登上苦梨峪的南山。这里视野开阔,群山四列,气势雄伟。北侧的大山深处,苦梨峪村的红砖瓦屋农家院、高高的民宿历历在目。村子东侧的金山子,象金字塔一样见证着山村历史的变迁。
山南侧的深谷环抱着一个小村,不规则的房子随坡就势,太阳照在银色飘带似的村路上,显得十分的静美。啊,这不是日头圈吗?对,就是下营镇桑树庵的自然村日头圈。三十一年前夜访日头圈的情景象电影一样清晰在眼前展现。
那是1989年12月中旬,我和一位同事准备采访日头圈的抗日老战士白云友,当时下营乡的宣传委员把向导的任务交给了乡武装部长、苦梨峪村的张瑞华同志。那天傍晚,我们三人骑着自行车沿着沙石小路钻进了大山的腹地,在苏苏作响的山风中,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才赶到张瑞华的家里。此时已是明月东升,待喝完张大嫂做的倭瓜粥,张部长就带领我们向日头圈出发了。
这天,正是农历十六。一轮圆月挂在高高的金山子之上,清辉如水;又洒在冬日的山林之上,万山寂静。我们翻过南侧的山脊,向着日头圈进发。其实,日头圈是一个很小的自然村,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因坐落在群山之中,中午前后才能见到太阳,故此人称日头圈。然而,在抗日战争中这里却是八路军十三团的重要交通站,包森司令员等八路军将士常来常往,军民亲如鱼水。我们要访问的白云友大爷就是当年的抗日老战士、老交通。
张部长对日头圈很是熟悉,就像当年的八路军向导,也许这是做武装部长应有的素质吧。我们顺利地来到了白大爷家,白大妈走出来把我们迎进屋。屋里的灯光不是很亮,却很温馨,靠北墙的躺柜上面摆放着白大爷获得的各种证书。当时,这位老党员已经68岁了,身体还很硬朗,谈起抗战的故事就格外激动。
火炕上的方桌摆好了茶水,老人滔滔不绝地聊起烽火年代的故事,白大妈还不时地插话,把我们带进那段红色的岁月。原来,白云友大爷1922年出生在蓟县东赵各庄镇后牛宫村一个贫困家庭,日寇占领冀东以后,他和长辈便跑到了日头圈,并在这里安家落户,一颗革命的种子也开始发芽。1939年,化名田遮民的共产党干部在白云友家养伤,发展白云友加入了党组织,那年他才16岁。入党后,他成为一名地下交通员,化名陆易明。
1942年秋天,日寇在冀东搞“强化治安”,把桑树庵、日头圈、大洪峪一带山沟的房子都烧毁了,进行丧心病狂地集家并村,但是在党的领导下,白云友和战友们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筹集粮草、配合主力部队攻打日寇据点。当时,附近的杨庄村驻扎了日本鬼子,并修有炮楼,白云友负责侦查察敌情,为八路军、游击队递送情报。在游击战斗中,白大爷参加了夜袭杨庄鬼子炮楼的战斗,曾手持双枪袭击日本兵,作战非常英勇。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白云友和他的战友坚持在山上打游击,藏身在尖山子背后的悬崖上的一个狼洞里,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后来白云友担任了下营区副书记,负责政工宣传工作,主要范围是当时的蓟县、遵化、三河一带,以蓟县为主。一个大雾天,白云友和同志们正在日头圈北坝墙下开会,因为汉奸出卖,日本兵和伪军突然包围了会议地点,参会人员与鬼子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最后凭借着大雾和熟悉地形的优势才顺利突围。抗战胜利后,白云友继续参加了解放战争。直到全国解放,他主动回到了桑树庵村,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直担任村支部书记。
“过去的都过去了,不能忘记的是今天的生活是从哪里来的。”老人感慨地对我们说。离开时,白大爷老两口一直把我们送到月光之下。这夜,我突然觉得,月光下的日头圈特别美。
白大爷等老一辈共产党员不就是群众心中的日头吗?他们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奉献了光和热,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白大爷这一代人,信仰坚定,不忘初心,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有了他们的奋斗,才使得今天苦梨峪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甜呢!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宣传他们,号召更多人向他们学习。
后来,从白云友大爷的孙子那里得知,老人家已于2014年逝世,享年92岁。但那次夜访日头圈的经历,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却依然留在我心中不能磨灭,熠熠生辉……


其它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新围堤道渤海明珠A座
   和平区烟台道82号(天津市群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电话:(022)23114566

欢迎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图片 公众号二维码图片
友情链接: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 北京市群众艺术馆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
©版权所有:天津群众艺术馆 备案号:津ICP备200029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