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光辉岁月,礼赞美好生活”天津市第六届全民创意写作优秀作品选登(成人组)--《张爷爷的喜和忧》作者:杨士军
发布时间:[2021-05-06] 活动新闻
张爷爷一脸严肃地问儿子:“你刚才给谁打电话?”望着老父亲那少有的犀利目光,老张很是紧张,以至于答话都有些支支吾吾。“我……我是给一个老战友……”老张面对父亲总是有点儿发怵。“对。怎么您都听到了。”老张见瞒不过老爹,只好实说。“别以为我老了,耳朵不好使了。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张爷爷的脸上更加严肃起来,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盯着儿子的脸,似乎要给他的脑袋做一次CT检查。从小就被父亲的严厉征服的老张,别看如今已年过花甲,见到父亲依旧有些两腿发软,便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老张的独生儿子,也就是张爷爷的大孙子张志强,在区属某机关工作已经三年。小伙子品学兼优,在大学就入了党,在单位也是青年干部中的骨干,是提拔科级干部的合适人选。他们单位有个小青年,论学历和能力都不如志强,可就因为是某集团老总的儿子而率先得到了提拔。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可偏偏在疫情到来单位要选派青年党员干部到隔离点工作时,领导却鼓励志强报名,而没有让那位参加。老张得知此事也没太往心里去,但老张的夫人对此反应非常强烈。她认为单位有好事儿挨不上志强,等到去隔离点这样危险的活儿就想到他了,真是不公平。况且,志强的儿子才刚过百岁儿,家里还有90多岁的爷爷,真是老的老,小的小,万一要是感染了“新冠”,极容易传染给老人和孩子,那这家可就全完了!他们单位的书记是老张的战友,她想让老张跟他打个招呼,通融一下。张爷爷听完儿子的“供述”,心里有了底,脸上的“乌云”也渐渐散去了一半儿。他端起紫砂杯喝了一口茶,调整了一下情绪,语气缓和地说:“单位提拔干部的事,自有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通盘考虑,有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更有纪律监督,你我都做过单位领导应该明白。抗击疫情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以人民生命为第一的重要决策,建立医学隔离点也是抗击疫情的需要,选派青年党员到隔离点工作,让他们到抗疫一线去锻炼思想和作风,是件大好事。选派志强到隔离点正是组织对他的信任,把提拔和去隔离点联系到一起,那可就是大错特错了。”老张本来就不太赞成为儿子不去隔离点说情,经过父亲一番开导就决定放弃。可张夫人并不想放弃,她拿过暖水壶,一边给老公公添水,一边插话说:“爷爷说的这理儿我们都懂,可这次的疫情非常厉害,志强他这样近距离接触疑似患者,万一要是有个闪失,咱家这老的小的可就都有危险了!”张爷爷这人比较传统,这么多年,作为公爹和儿媳妇都是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老伴儿去世后,就更是保持着合理的距离,语言不多,更不会有任何冲突,说话也都是你好、我好,恭恭敬敬。今天遇到这件“大事”,老爷子也不想和儿媳争论,但不说几句恐怕也做不通她的思想工作。于是他先让儿媳坐下,然后又用更进一步缓和的语调说:“咱们这个家庭是什么家庭,你们也都清楚,遇到这样的事能不能往后退,你们考虑过吗?”见儿子、儿媳都静静地看着自己不说话,老人便接着说道:“你们可能只是知道我是个老革命、离休干部,但我这个老革命是怎么进入革命队伍的,我却从来没跟你们详细讲过,今天我就跟你们多唠叨几句。”听说老父亲要讲自己的经历,老张和夫人虽都过了花甲之年,却来了兴趣,专心致志地听着老人娓娓道来。“那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按老百姓的话说叫日本降服以后,国民党很快就发动了内战,国内的形势特别紧张。我那时只有15岁,没有正式职业,每天一早跟着你爷爷上菜道,也就是如今说的批发市场去趸点疏菜,赚个差价,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老人说到这儿感觉嗓子有些发干,便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又拿起紫砂盖杯抿了一口茶。张夫人连忙要站起来给公公蓄水,老张忙用手拦住妻子,示意她杯里的水还不少,先听老爹继续说。张爷爷又停顿了一下,继续讲他的故事。“那时,卖菜起得很早,一般到中午就把菜卖完了。你爷爷年岁大了,吃了晌午饭就躺下睡一下午。我年轻,精力旺盛,打个盹儿,两三点钟就起来了。没嘛事儿干,就去离家不远的一个文化馆。国民党那时也有文化馆,只是没有现在设施好,就是几间平房,放些桌椅板凳,还有些图书。那里最吸引我的是几盘克朗棋。克朗棋,应该知道吧?”老张此时插话说:“我记得……我小时候还有这项娱乐。就是八仙桌子一样的棋盘,是玻璃桌面儿,四个桌角都有窟窿,下面有个小兜儿。棋子是扁圆的,跟象棋一样,四个人玩,谁把更多的棋子弹进窟窿里,谁就是赢家。”“那不就是跟台球差不多吗?” 张夫人问,张爷爷点点头答道,“对,就是那种游戏。”“我当时,虽然不懂什么几何原理,但玩这个挺有天赋,经常是赢家,于是就引起了文化馆许先生的注意。这位许先生,就是文化馆的专职人员,拿多少薪水我也不知道。但他有一个拿手的技艺——会拉胡琴。不是给京剧伴奏的京胡,而是广东音乐的那种,叫高胡。他一高兴就在文化馆里演奏,平湖秋月啊紫竹调啥的,非常好听。因此,他总被人邀请到一些大宅门里去参加堂会演出。但这位许先生,也是属于那种生活潦倒的文人,平时在文化馆有一身裤褂儿,是个短打扮。可参加堂会演出,必须要穿件长衫,天津人叫大褂儿,怎么办呢?他就找身量相仿的人去借。这位经常借给他大褂的人,是附近一个茶馆儿的少掌柜。许先生可能是觉得我这个小伙子挺机灵,经常让我去帮他借大褂儿还大褂儿,有时也帮他给那位少掌柜送他爱看的武打小说,什么《三侠剑》《宏碧缘》等等。许先生还时常给我们几个小青年讲点儿实事,什么解放军打到哪了?哪个地方被共产党接管了,打土豪分田地,穷人当家做主等等。我当时虽然不懂什么叫革命,也不明白啥叫阶级,就是觉得日子过得挺苦,也盼着共产党赶快打过来,也能过上吃喝不愁的好日子。到了1948年冬天,听说解放军已经把天津包围了,而且总能听到炮声和枪声。这时许先生每天都显得特别高兴,让我到茶馆找少掌柜的时候更多了。有一回,他让我帮他给少掌柜送一本书,如今我还记得叫《火烧红莲寺》。我到茶馆喊出少掌柜,还没等把书给他,就过来两个带着礼帽的中年人,一把抢过书去翻了起来,还盘问我是谁,谁让我给送来的书。我当时并不知道书里有什么机关,因此非常镇定地有问有答。他们也没看出书中有啥蹊跷,就把书还给我走了。我回来时把这事跟许先生学舌,没想到他还表扬了我,说小子真机灵,是个材料!1949年1月14号下午,许先生告诉我今天夜里解放军要攻城,千万别出来。如果明天一早听不到炮声了,你就到文化馆来找我。我回家后把许先生的话告诉了父母和哥嫂,我们把棉被钉在窗户上,早早把大门关上,又顶上了门杠。果然,这一夜炮声不断,枪声一阵紧似一阵,我们谁也没有睡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枪炮声才渐渐平息。终于等到天亮,我打开门出去一看,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马路两侧躺满了戴着大皮帽子,穿着土黄军装的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咱们的子弟兵!当时正是三九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他们激战了数日,终于打了胜仗,却露宿在冰冷的大街,这严明的纪律,谁能不伸大拇指。这时,几家邻居也都打开街门,见此情景,都开始烧开水熬粥做饭,慰问亲人解放军。我当然是急急忙忙赶到文化馆。此时的文化馆已经非常热闹,门口已经有了持枪站岗的战士。我刚要往里走,就被他拦住,问我找谁?我说找许先生。他说这里没有许先生。我一下子就懵了。此时,有个穿着军装扎着武装带的中年人走了出来,喊我小张。我想怎么还有认识我的?往脸上一看,原来是许先生。许先生把我拉到一位也穿着军装,腰里带枪的黑脸膛的军人面前说:这位小伙子,就是经常为我送情报的小张,也是革命的功臣!送情报?功臣?我更懵了。你们听明白了吗?我这个‘建国前参加革命’就是这么来的。”老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接着说:“我非常感谢许先生把我领上了革命的路,让我这个穷人家的孩子穿上了军装。后来,我跟着部队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岛,才又回到天津,参加地方的管理工作。我始终不忘共产党对我的培养教育,时刻以一种报恩的思想做好各项工作。所以当我的儿子长大以后,我才会强烈要求他参军入伍,到革命的队伍里接受锻炼。”“接下来的事情,你可能就知道了。”张爷爷看着儿子说。老张赶忙接过话茬。“咱老爷子就是觉悟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军委调我所在的部队参战,我们的首长是老爷子的战友,亲自打来电话,问老爷子是不是把儿子调回来。你猜他说的啥?”张爷爷一拍大腿说:“算你说对了。我说,当年毛主席能把儿子送到朝鲜前线,我老张虽不是大人物,但这点儿觉悟还是有的啊!”“老爷子这一高觉悟,差点儿把我留在越南没回来。”老张搂着妻子的肩膀道,“我要是真在那牺牲了,你上哪找这么好的老公去?”“你就别贫了。”张夫人拿下丈夫的手。他们正说着,忽然防盗门开了,孙子志强走了进来。最近由于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值守,上下班的时间经常调整,今天志强从早晨6点就在一个小区门前值守,下午2点一下岗就先跑到爷爷和爸妈的住处,向他们报告一个好消息。一见大孙子进门,张爷爷脸上立刻泛起红光,堆满了笑。“志强回来了,吃饭了吗?”“我吃了,爷爷!”志强显得非常兴奋,一边回答爷爷的问话,一边拿出手机说,“爷爷,爸妈,你们看手机上的新闻了吗?”“我们正和你爷爷说话呢,没看。有啥新闻,快跟爷爷说说。”“啊?!”听完志强的报告,三个人几乎同时发出了这个字。只有张爷爷没有马上发表意见,但脸上的笑容却慢慢消失了。志强接着说:“这回他儿子也蔫儿了,主动报名要到隔离点,但领导也没批准。”“那你报名了吗?”张爷爷关心地问,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我当然报名了,爷爷。”志强说,“但估计要等下一批才能进入隔离点。”“好,好!这才像咱老张家的后代!”张爷爷的脸上再一次添了笑意。张夫人不无担心地说:“那你可要做好防护,别忘了你家里还有爷爷和儿子!”“妈,您就放心吧。隔离点都有严格的防控规范,专业的医用防护服、N95口罩,防护绝对到位。”志强说。“那就好,那就好。我赶紧做饭去,你早吃,也给你媳妇带点好吃的回去。”张夫人说着就去了厨房。晚饭后,志强拿着给媳妇带饭的保温盒回了自己的小家,老张夫妇陪张爷爷坐在客厅看电视。张爷爷感觉这一天经历的事情很多,话也说得比往常要多,身体有些乏力,看完《新闻联播》就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到了床上。毕竟是到了这把年纪,虽然很累,但也一时很难入睡。这一天的经历,对于平时生活平静的老人来说也算是起伏不小,可谓是忧中有喜、喜中有忧。如今,自己是老了,儿子和儿媳也离岗退休,正在当打之年的孙子还算很有觉悟,在关键的时刻能够顶得上去,没给这个老革命之家抹黑,这很令他欣慰。可要不是他这个老家伙出面阻止儿子他们的想法,又会是什么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