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QR

群艺馆公众号

QR

群艺馆订阅号

订票

留言

“快乐的形态”---宋海增油画作品全国部分省市巡展

发布时间:[2019-06-07]  活动新闻

关于快乐的形态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为作品划分风格的类别。每一个艺术家都回避不了这样的潜意识。在创作中,我们亦常被问作品归于哪一派别,这一点,艺术家皆概莫能外。我曾直言:作为现代人,我们所画的画就是现代派了。见到我作品的朋友们都认为我所追求的是快乐,并且到了忘我的境地,成了一种形态。不知哪一天终于见到了我本人,寒暄几句,感觉一般,不晓得距离生在何处。也许是灰的颜色碰上了亮色,不习惯。春夏秋冬两三来回以后,接触渐多,才不情愿地在心里给个结论 --- 海增是个好人。其实,现代社会中的人,智慧和深沉不是惯常写在脸上的。我却常常被人一眼望穿,几乎所有的思想和情绪都在这张脸上。也好在我有很多可以不顾忌地直来直去的朋友,他们接受了我及我的作品。我们这一代画家中的很多人,总是习惯直接用自己作为创作资源。为什么画自己?这是许多人经常问我的问题 , 并希望得到一个充足的理由,可事实上原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为了节省模特费。我常常这样戏谑地回答。这当然属于幽默而非实情。其实,自嘲恐怕是我们这个时期发泄情绪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而且它确实很好玩。好像我们见过了太多庄严、一本正经背后的虚妄,觉得那样太假。从我作品的样式看也确属另类,大的人物透视、简约的构图,以及背景的大面积平涂,让人轻松、愉悦、没有沉重感,单纯鲜亮的色彩又很有现代感,形式内容相映成趣,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看过我的画,人们会发笑,如果笑过之后还能让你想点什么,这也就是我的追求所在了。当然,这一切最好是很自然发生的,不应由我去提醒什么。在他人看来,我是那种轻步人生,多少带些玩世消闲意味的艺术家,一切风平浪静按部就班。其实人在这个世界上肯定会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及人生的喜怒哀乐等,这些都不是重点,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才是最主要的。我没有刻意去设计自己的风格,这种绘画姿态的形成大概是出于一个人的天性,是性格的真实流露吧。当时的状态,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内在状态和外在的生存状态,都处于一种躁动之中,它需要宣泄,而这种表达方式正好适合我的心态,使我的心理趋于平衡。我逐渐找到了这种把我自己放到绘画中心的姿态,这不是个人的膨胀,因为其中有自嘲、调侃、反思,这是对一个小人物的善意的揭示,这种绘画姿态反过来又诱发了我更多的创作激情,时间一久就形成了一个个系列——快乐年代、城市边缘等等。我把绘画看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喜欢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中作画,我希望我的画能够回避过多的和过于沉重的人生哲理。艺术是愉悦观者心灵的,如果观者整日沉溺于辛勤劳作却又无法从你的艺术中得到放松和陶冶,那么观赏艺术有何意义?这样的艺术功能甚至于不及通常所说的声色犬马。我的绘画情绪指向和我本人的天然性情一样,是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表现在绘画中的人物表情是自然、乐观、热情的,画面是充满张力的,虽然不乏夸张,但不矫情。这就使我的绘画在非传统的类别里不走极端,只有普通人的普通感情。我喜欢快乐地绘画,快乐的形态2追求绘画所表现的快乐,对沉重的东西没有感觉。我不太会表现悲剧感,觉得累得慌。我的作品可能存在一种理想主义,它存在于我的画面里:在干净的背景中,欢快的笑脸上,还有漂亮的衣服上,都洋溢着我的理想。我希望观者能够读懂、理解、分享我的感受。但是由于我的作品是非主流的艺术表现,究竟能不能在当下艺术的殿堂里占据一席之地,自己并无把握,我只是希望自己不是那么另类,能像普通人一样被人看懂。好在当前的绘画环境已经不是铁板一块,多元化、多样化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得到一部分观者的认同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要做到让更多的人喜爱,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既然已经走上这一条路,就要不停地深索下去。使自己的作品得到世人认可,是一个艺术家一直要追求的目标。既要构建共性体系,又要保持艺术个性,意味着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艰难跋涉。这就决定了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喜好,需要毕生地追求。我不知道未来自己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也根本想不到。一种风格形成之后,必然要有新的风格来不断否定自我,这样才能前进。风格的形成是件好事,但一旦有了自己的风格,极容易产生模式,缺乏鲜活的气息,禁锢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如何追求风格而又不失创新精神,始终是我考虑的问题。我在固化自己风格的时候,也在尝试突破,同时又担心迷失了自己,进入一种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地。但是我知道创新总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可能是某一个阶段的迷茫,只要能找到自己追寻的东西,便会跨越一步登上新的高度。我不希望通过以上的只言片语就让大家对我及我的作品有很深刻的了解,只期待我的深长意图不要被作品表面的嘻嘻哈哈所遮掩。其实,嬉闹背后的我是位善于内省的艺术家,而且内省常常发生在人们被我的嘻嘻哈哈引得嘻嘻哈哈之后。我明白自己内省出的东西是什么,那就是:尽管自己的作品不乏个性意味,但是在骨子里、在艺术的至高境界上我还不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家。因为我的作品还不是某种艺术趣味的引导者。我深知,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在变与不变中苦恼着、探索着、成长着、裂变着的。他们要在创作思路上大胆创新,突破藩篱,使作品的主题新、形式新、技法新,在艺术语言上力求作品的艺术韵律和趣味,使艺术语言中所凝聚的画意渗透到每一位观者的审美中。那些非美术界的人可以从中陶冶性情,丰富美感;而那些非文化界的公众则能以此作为一种消闲的雅兴。记得大文豪沈从文曾戏言:写了一辈子小说,写得出色是应该的;居然写得不好,倒是令人想不通!我不敢妄比大师,但经常警示自己戒骄戒躁。画画肯定是一辈子不离不弃的事情,是急不得的,我想,无论成绩大小,坚持就好。

                             

                                    ——宋海增 

宋海增作品




其它动态

联系我们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新围堤道渤海明珠A座
   和平区烟台道82号(天津市群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电话:(022)23114566

欢迎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图片 公众号二维码图片
友情链接: 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馆 北京市群众艺术馆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  重庆市群众艺术馆
©版权所有:天津群众艺术馆 备案号:津ICP备20002978号